透明思考


Transparent Thoughts


(八年前)我在ThoughtWorks的第一个月

(2005年10月,我刚满25岁。跟现在的很多新同事一样,满怀憧憬地加入了ThoughtWorks。那时的ThoughtWorks,很多东西和现在不一样,对新员工也没有现在这么多的关爱。但在这第一个月里,我还是学到了很多……)

连着国庆节,我给自己放了25天大假,然后去西安报到。正如郭晓所说,作为一家咨询公司,ThoughtWorks的办公室很空,除了我之外总共三个人,其中倒有两个我已经认识:徐昊早我一周入职;陈慧是行政主管,管一切杂事。漂亮的HR夏洁拿过一堆文件让我签字,然后四人就在办公室相依为命。那是在软件园秦风阁一个两百多平米的小办公室,连厕所还是和隔壁家公司共用的。

Sid和郭晓不在,直接的影响就是没人知道我和徐昊应该干什么。我问夏洁,夏洁撑着下巴沉思半晌,说:“这样吧,我给你问问。”过了一会儿,她过来说:“我给郭晓打了电话,郭晓说他也不知道,让你们自己看着办,什么有价值就做什么。”传说中“给员工最大自由度”的管理哲学,原来真正发生的时候是这样的啊……于是我俩就开始到处找活儿干:帮着印度同事配置西安办公室的内网,跟夏洁参加校园宣讲,翻译公司网站,凡此种种。总之不能闲着,太难受。

说起翻译公司网站这事儿挺有意思:我们跟着夏洁去参加在西安电子科大的宣讲,主题大概是关于求职与就业的,中间有个学生反映说看了我们的网站但是看不太懂。回去的路上一讨论,虽说我们也觉得连这么个网站都看不懂的人应该就不属于我们的招聘目标了,不过还是有个中文网站比较好。于是我在邮件列表里一问,找到现在维护网站的人,开始着手翻译网站上的内容。

翻译公司网站至少给我两个收获。第一,让我快速地把公司业务熟悉了一遍,知道我们做些什么、为哪些客户服务;第二,从发布网站内容的过程中我学到了一些软件开发的实践。比如说整个网站是放在SVN里的,而且不光网站,连运行网站所需的Tomcat也在SVN里,所以只要有一台装了JRE的机器就可以运行整个网站。这种把运行环境也配置管理起来的做法,我在以前的工作中是没见过的。

四个人相依为命过了两周,又来了一位老兄:从加拿大来的JeffreyQiu,华裔,中文名叫仇俊义,出生在新加坡,之前在卡尔加里办公室工作,现在携家带口回国来支援中国分公司建设了。Sid和郭晓也回来,Sid进门就大喊“Hello, my Jeff andJeff!”(我的英文名也叫Jeff)。这时办公室总算有点热闹劲儿了。

郭晓一回来就给我安排活儿:“11月底有个演讲,可是我不一定有时间去北京,你来讲怎么样?”

“行啊,什么主题?”

“敏捷软件开发。我这儿有个英文的PPT,你和Jeffrey一起准备一下,做个中文的材料吧。”

这个PPT的结构很简单:先是几页公司介绍,全球5个国家(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印度),500多名员工,技术上领先,出版了一堆书;然后是敏捷的优点;接着讲敏捷实施中的一些实践,测试驱动开发啦持续集成啦结对编程啦什么的。我觉得最有意思的部分是“敏捷的优点”,这个PPT用这样一张图来讲述迭代式软件开发:

郭晓给我讲解:这张图的要点在于软件产生业务价值的时间,也就是图上的美元符号。按照传统的瀑布式开发流程,要到最终项目上线时才产生业务价值;而采用迭代式开发方法,第一个版本发布上线就已经开始赚钱。两者相比,迭代式开发产生的现金流比瀑布式开发要好得多。之前我也曾经给别人讲过敏捷,但这还是我第一次听到从现金流的角度来看待软件开发方法。以前我总觉得敏捷是一个程序员喜欢的软件开发方式,而管理者则会本能地反对,因为这种方式给了程序员更多的自主权。听郭晓这么一讲解,我才意识到:敏捷其实是可以把客户、管理者和程序员的利益协调一致的。不光是程序员会喜欢敏捷,老板、客户也会喜欢。

想到这儿,我突然想起个问题:“这次是什么活动啊?讲给谁听的?”

“微软的企业决策者峰会,”郭晓答道,“大概是他们那些大客户的CTO啦、研发主管啦之类的吧,还有就是跟微软合作的开发商了。我们被邀请做keynote,微软应该会有个副总开场,你跟在他后面第二个讲。”

“啊?”我盯着郭晓,想确定他是不是在开玩笑。

“没事儿,你是代表ThoughtWorks的。”看我这么惊惶的样子,郭晓开始安慰我,“再说你对敏捷很了解啊,其他人根本不知道敏捷是怎么回事,你就是专家,大胆去讲好了。”

好吧,你敢交给我,我就敢站上去讲。接下来的三个星期,我每天抽着空就跟Jeffrey结对准备演讲,先把PPT全部翻译成中文,然后一页一页练习,感觉讲不通就自己删改。因为心里没底,我练得很细,连每句话怎么说、每个手势怎么做都预先做了准备。后来有一张照片,是我在演讲的时候抬起左手数“第一、第二、第三……”,而且是从大拇指开始算“第一”。这个小动作以前我是没有的,就是看Jeffrey有这个习惯,我觉得还挺酷的,练习中不知不觉就学了过来,一直到现在说话时也还有这个习惯。

演讲本身平淡无奇,没出什么纰漏也没什么特别的反响,有两个听众问“有没有国内的成功案例”,听说我们刚到中国还没有成功案例也就转头离去了。那天我穿了一件灰色的衬衣去上台,这是我长这么大以来头一回做衬衣西裤皮鞋的装扮。都是让郭晓给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