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摘抄自《驱动力》)
把金钱当做某种行为的外部奖励时,行为主体就失去了对这项活动的内在兴趣。
外部奖励和惩罚(胡萝卜与大棒并用)对推算型工作很适用,但是对探索型工作可能具有破坏性。换句话说,驱动力2.0系统的核心信条实际上可能对依靠右脑的探索型工作有害,而这种类型的工作恰恰正是现代经济赖以生存的。
当然,任何有关工作积极性的讨论都出自生活中一个简单的事实:人必须赚钱谋生。如果一个人得到的基线报酬不足或者分配不公,他的关注点就会放在所处环境的不公以及对环境的焦虑上。因此,你既得不到外在激励因素的可预测性,也得不到内在激励因素难以捉摸的效果,基本上你没法激励他。
把能否获得外部奖励作为唯一重要目标的问题在于,有些人为了达到目标会选择最快的路线,就算走邪门歪道也在所不惜。当奖励就是活动本身的时候,比如深度学习、取悦客户、尽力做到最好,捷径就不存在了,达到目标的唯一方法就是走正道。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不道德的行为就不可能出现,因为唯一的受害者不是你的对手而是你自己。
胡萝卜大棒的7个致命弱点:令内在动机消失;令成绩下降;扼杀创造力;抑制善行;鼓励欺诈、走捷径以及不道德行为;让人上瘾;滋生短视思维。
如果物质奖励是人们完成一项任务后出其不意地给出的,那么人们比较不容易认为奖励是做这项任务的理由,它对内部积极性造成危害的可能性也比较小。
如果向员工支付的工资比市场需求略高一些,公司就能够吸引到更优秀的人才,减少人才流失,激发生产力,提高员工士气。基本工资更多比有吸引力的奖金结构更能提高绩效,更能增加组织认同感。
公司每年或者每两年都会进行一次绩效评估。没有人喜欢它,评估者不喜欢,被评估者也不喜欢。它没法真的帮我们达到专精,因为我们经常在工作完成后半年才得到反馈。
也许管理不是对我们所谓被动、懒惰的本性采取的应对措施,而是改变我们的默认设置、造成被动、懒惰这种状态的力量之一。
有胆识的人也许能勉强做到工作内容自主、工作时间自主、工作方法自主,但是工作团队自主是更难完成的任务。人们之所以希望成为企业家,其中一个原因是那样就有组建自己团队的机会了。
在自发组建的团队中工作的人,比在成员早已固定的团队中工作的人满足感更强。如果你想要和更多的I型人一起工作,最好的方法就是把自己也变成其中之一。事实证明,自主也是会传染的。
促进I型行为出现的表扬方法:表扬他们的努力和采用的方法,而不是天分;把表扬具体化;表扬要在私下进行;只在有原因的时候才给予表扬。
J博士说:专业就是做你喜欢做的事情,即使在你不想做的时候。
描述管理目标时通常会用“效率”、“利益”、“价值”、“优势”、“焦点”、“差异”这样的词语。这些目标很重要,但是它们缺乏唤醒人类心灵的能力。商学院的领导者必须找到方法来让日常商业活动充满更深层次、更荡涤灵魂的奋斗目标,诸如荣誉、真相、爱、公正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