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思考


Transparent Thoughts


行动派投资者:侠客还是强盗?

(商业读书会第十一期:How I Did It |HBR

Oracle收购BEA,时代华纳拆分,微软收购雅虎未遂,Google收购摩托罗拉移动。这几件事有什么共同点?答案是在它们背后都有同一个人的身影:Carl Icahn。有人称他是资本市场的掠食者,有人说被他盯上的企业的CEO会打个寒颤。

Wikipedia对行动派投资者的介绍很清楚:他们在公开市场上大量买入某家企业的股票,凭股份代表公众投资者对企业管理层施加压力,甚至通过代理权争夺控制董事会,改变企业的经营策略——改变的方向有时不为盈利,但大多数时候就是为了提高股票价格而盈利。在Wikipedia列举的例子中,第一个就是Icahn的公司。

行动派投资者在获得董事会的控制权之后,常见的做法有两种:

  1. 促成分拆和并购,将重组出来的一些商业单元卖给有意的买主,从售卖资产的溢价中获利。
  2. 促使企业回购股票,从回购引起的市场正面反馈中获利。

纯粹从经济理论的角度来说,这两种行动实际上都是对非最有效利用的资源进行重新配置:分拆和并购是把一家企业并未最大化利用的资产交给更能有效利用的另一家企业来使用,后者为之付出的溢价就是对资产更有效利用的证明;回购是把无法用于再投资的现金返还给股东,使其能投资到其他企业。Icahn一贯声称他代表公众投资者的利益,最近的摩托罗拉的案例,不论媒体的评论还是当事人的评论似乎也都在建立他作为资本主义侠客的形象。

反对者的声音集中在一个问题上:对短期收益的过度追求会损害甚至彻底毁灭一家企业的长期愿景。HBR的这篇文章作者,曾任BlockBusterCEO的JohnAntioco认为,自己本来正在推进挽救企业的长期规划,但Icahn的介入彻底毁灭了这个愿景并最终导致BlockBuster于2010年9月破产清算。在文章后面,“BlockBusterOnline的1号员工”BenCooper也跟了自己的评论。他认为Icahn无视BlockBuster本身的转型计划而强行推进短期套利的策略,是导致这家老店最终成为“最糟糕的投资”(Icahn语)的原因。

但Icahn并不认为自己是谋求短期套利的强盗——他认为对冲基金是。在与发明了毒丸的Martin Lipton的一场讨论中,他认为自己所做的只是改善企业治理和增加管理层的责任感,而对冲基金“有可能走得太远了”。再一次地,大概这也是一个没有绝对正确答案、需要微妙权衡的问题:毕竟毒丸和权力过度的管理层造成的损害同样是饱受批评的。

况且说到底,像Google收购摩托罗拉移动这样让人感到世界在向前进步的案例,毕竟是值得高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