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读书会第十四期: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a free market)
大概在2003年前后,我认为政治是一件很丑恶的事;后来我认为政治是一种必要的恶:必要时我可以关心它乃至从事它,但我仍然持续地反感和回避它。直到最近两年,看见老师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和谈论政治,然后我开始回想起《理想国》说的:政治,就是关于多数人的事务。一旦开始关注作为一个组织的人,政治就在那里,就像客厅里的大象。
这篇文章是《资本主义的真相》的第一段。作者的观点是:没有所谓的“自由市场”,所有的市场都有来自政治的管制;对一个市场机制的认可与否,实际上不是因为这个市场是否自由,而是因为对背后的政治意味是否认同。
2006年我在墨尔本的时候,跟一个同事聊起网游。我说中国的网游都有“装备工厂”,有人专门打装备出来卖钱。对此该同事表示非常不解。那时我就意识到:如果要讲“自由”的话,其实中国的市场比澳洲要自由得多。最低生活保障就是劳动力交易成本的底线,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的工作是不会有人从事的,这就是为什么只有中国才有7块钱的出租车和38块钱的捏脚、只有中国才能发展出《征途》这样的游戏模式。这时西方人批评中国的又不是“自由”了,他们开始批评“人道”和“公平”——是的,我也关心人道和公平,但我们原来的话题不是“自由市场”吗?
这里的关键在于,“人道”和“公平”是政治话题,而“自由”似乎因其作为一个经济话题而具有了先验的、超越的地位——自由是前提条件,政治是一时一地的权衡,难道不是吗?然而自由(以其经济学的意义)本身就是关于“多数人的效率”的组织方式。自由本身就是政治话题。
更关键的是,随着第二经济的快速发展,“效率”作为一个问题的重要性将不断降低,经济的主要挑战将从“生产繁荣”转换到“分配繁荣”:第二经济会不断生产财富,不管我们(绝大多数人类)做什么;如何分配这些财富将成为人类的主要问题。公平将重于自由。人将重于流程。
结论:作为多数人的事务,经济很可能并不是一个独立的领域,并因此没有一个简单的理想解。(这个结论对于像我这样为人的问题权衡感到痛苦的新手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