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思考


Transparent Thoughts


行动中的战略

(商业读书会第十三期:What IsStrategy|HBR 1996

战略对于企业的影响是长期的、逐渐显现的。例如某著名高科技企业,一直以来习惯于跟在同城竞争对手后面做老二,各种小小的差距日积月累,终于呈现截然的效果:当竞争对手获得近13%的销售净利率时,这家企业的净利率低了10个百分点——考虑到棉纺行业尚有近8%净利率,日子之苦可见一斑。于是同样是开拓新市场,这家企业的研发速度已经明显跟不上竞争对手。缺乏独特、清晰的战略定位,企业的可持续性堪忧。

Strategy

波特的这篇文章是对《竞争战略》所述“基本战略”(Generic Strategies)的扩展,重点在讲战略定位。所谓战略,说穿了就是要与别人有所不同。运营效率(OperationalEffectiveness)是重要的,但仅凭运营效率——消除浪费提升效能——难以支撑较长时间的“与众不同”,因为提升运营效率本身是相对容易被模仿的。(丰田靠精益生产保持了相当长时间的领先地位,这是特例而非常例。)而且,基于运营效率的竞争是杀敌一千自伤八百,消费者会因此受益,但企业不能长期在这方面互相竞争。

运营效率讲的是“把事情做好”,战略讲的则是“做不同的事”。如何不同?波特给了几种方式:满足大量用户的特定需求;满足特定用户的全部需求;或是以特别的方式来接触某些特定的用户。

相比如何制定战略,波特更重视如何实施战略。这篇文章里他一直强调:要想与众不同,就必须做一些与众不同的事;如果你做的事都和竞争对手一样,你就不是与众不同的。这与众不同的事,首先就是有所为有所不为,也就是工作优先级与战略匹配。没有取舍的工作只会让所有人——顾客和员工——对战略产生迷惑,使战略既不能被理解也不能被落实。

在把行动与战略匹配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做到简单一致:行动应该符合战略目标。在同样的目标下,这些与众不同的行动应该彼此强化。最终所有人的所有行动都彼此相关,随时根据战略目标的指引优化工作。当一家企业如此将行动与战略匹配,战略就构成了企业的性格,它决定着每个人、每件事的如何想、如何做。这种企业性格是很难被复制的,它能构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战略的连贯性会使运营效率的改进也具有连贯性,有助于把与众不同的事做得更好。

因此当企业成长时,现在有效的企业性格是一笔重要的财富(而非负担)。成长的方向应该首先考虑深化现有战略定位,从而借力和强化企业性格;而不是扩展业务广度,从而淡化和冲击企业性格。拿句被用烂了的话叫“小胜靠智大胜靠德”,没有性格的企业是不能长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