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有很多目的,例如解决问题、帮助个人成长、交流感情、杀时间等等。本文针对问题解决型沟通。
获得信息
专业人士的工作是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知道问题是什么。在动手(甚至动脑)尝试解决问题之前,首先要获得足够的信息。
倾听
首先学会倾听。耐心,让带着问题来找你的人慢慢把话说完。其中最重要但经常被忽视的信息是:提出问题者的目标和价值。提出问题的人往往会直接告诉你应该怎么做。告诉他不要急于进入解决方案,先讲清楚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和价值,然后你会和他一起寻找解决方案。
不光是对方的解决方案,还要学会放下自己的解决方案。专业人士都有多拉A梦情结,总希望自己能从百宝袋里掏出法宝让康夫破涕为笑。这个时候别去想你有什么法宝,那会让你听不清对方的问题。
有时候(如果你对面的是一个同样训练有素的思考者)只是倾听就可以解决问题。有时候对方只是需要平静地把问题从脑子里过一遍就能找到办法。如果对方正在一点点整理思路,不要打断他,可能他自己就能搞定。而他同样会感谢你。
记录
大多数时候坐在你对面的不是和你一样训练有素的思考者。所以他需要你帮助他整理思路──通过把他告诉你的信息记录下来。不仅记录“现在是什么样”,还要记录“我希望将来是怎么样”。只对现状不满而没有期望的人不是在请你解决问题,他只是需要一点情感抚慰;只讲期望而不说现状的人,嗯,他还没睡醒。
重复一遍:记录是为了帮助对方整理思路,而不是给你自己备忘。所以,不要在你自己的笔记本上做记录。用白板,或者其他水平相当的可视的工具来记录。把记录的过程变成一个共同创作的过程。随时问对方反馈“你看这样画对不对?”。如果他这个时候说“画得不对”,你就为自己避免了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返工。
因为是共同创作,请注意记录的美观。有很多图示方法可以用,或者最简单的逐条记录也不坏。关键在于两点:(1)字体写小一点,字体大了就显得草率和难看;(2)手握住白板笔的前半,手掌贴在白板上写。漂亮(或者至少整洁)的白板才会让人有与你共同创作的欲望。这有一部分能力问题,主要是态度问题。
顺便附赠一个对“敏捷难道不写文档吗”这个问题的标准答案:一个好的沟通者会在信息还热乎的时候就把它可视化出来,立即与相关者达成共识,而不是开会时闷头记笔记回到办公室抓耳挠腮炮制出一个尽管漂亮但充满含糊和误解的文档。共识达成,然后把这个漂亮(或者至少整洁)的白板拍下来,文档也有了。